close
潭子鄉歷史一、設置經過 本鄉舊稱潭子墘,民國九年而易為「潭子庄」。本地區早期原屬於土著拍宰海族荒埔,亦即為平埔族阿里史社社域,人煙罕至,大致為平埔族人棲息其間;康熙末年始有漢人入墾。雍正年間,岸裡社通事張達京著手規劃並從事大規模開發,組成「六館業戶」,招來鄉人至此墾闢,以其兄弟張達朝、張達標主其事。有清一代,本鄉初屬諸羅縣貓霧?堡岸裡社阿河巴荒草埔地之一部分。雍正後,始分出彰化縣,劃為東、西堡,至乾隆中葉,又改為?東上、下堡,以本鄉屬於貓霧?東上堡轄區。光緒十三年(一八八七)台灣建省,以台中地區為台灣府附郭首縣,本鄉隸屬台灣縣?東上堡。  日人據台後,日人改設台灣民政支部,旋以民政支部為台中縣,下設辦務署,為台中縣葫蘆墩辦務署?東上堡管轄,光緒二十七年(日明治三四)屬台中廳葫蘆墩支廳?東上堡。日據後期,於民國九年(大正九年)七月,實施地方政制大改革,將全台設五州三廳、下設郡、街、庄,台中改州,堡改為郡:以本鄉改為台中州豐原郡潭子庄。民國三十四年,本省光復後,改屬台中縣豐原區潭子鄉。民國三十九年底,撤廢區署,本鄉改稱為台中縣潭子鄉迄今。二、行政區劃分 本鄉在漢人未入墾之前,殆無行政區劃可言。早期係為平埔族岸裡社,阿里史社之荒埔,二百年來,由清代而日據,以迄民國,其間行政區劃多所更替。有清一代,由於地理環境所使然,本鄉東部村落,大多屬於葫蘆墩(今豐原市)所轄,而西部村落則為四張犁所轄:清末以還,以員寶庄人林順祿為聯庄總理。 日人據台後,於民前十四年(日明治三一)九月八日將潭仔墘、瓦瑤仔、頭家厝、甘蔗崙、東員寶、茄志角、聚興等村落,設置「東員寶區」。以員寶庄人林瑞麟為區長。其餘之大埔厝、牛埔仔、校栗林等村落,則編入於「三角仔區」。民前一年十一月,改縣置廳之制:台中設廳,以葫蘆墩為支廳。民國一年五月,以東員寶區全部三角仔區所屬大埔厝、牛埔仔、校栗林合併為「潭仔墘區」。民國九年九月,日人實地方政制改革,全台設五州三廳,下設郡街庄。台中改為州,堡改為郡:同年十月一日,本鄉改屬台中州豐原郡所轄,稱為「潭子庄」,轄有十四保。台灣光復初期,行政區域仍襲舊制,惟改州為縣,改郡為區。民國三十九年(一九五O)九月,省府頒布「本省行政區域調整方案」,遂將原有大台中縣轄區重新劃分為台中、彰化、南投等三縣。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新縣制於焉成立,本縣從員林遷移縣治於豐原市。於是,本鄉歸屬於台中縣所轄,行政區域轄有潭秀、潭北、潭陽、瓦瑤、頭家、甘蔗、東寶、大富、大豐、栗林、嘉仁、新田、聚興等十三村。民國七十九年,本鄉瓦瑤村建議以其村名不雅,遂於九月一日正式改為「福仁村」。 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七日,原頭家村增分為頭家東村,家興村,家福村。本鄉位於台中縣中心地帶,北接豐原市與神岡鄉為界,東鄰台中大坑風景區,西連大雅鄉,南界台中市北屯區。 全鄉面積計為二五.八四九七平方公里,為台中縣面積排位第十八鄉鎮 本鄉現轄有十六個村,在本鄉東邊新田、聚興為靠山之村,由於有第二中豐公路(豐興路)貫通南北,為豐原至台中大坑之公路,該二村以前轄地多為台糖甲地,近來工商投資國宅的興建,及慈濟醫院的興建及長春藤中小學的設立,台中地方法院簡易庭於聚興村設立,使本鄉近二村建設快速興起,南邊現頭家、家興、家福、頭家東村,為台中市及本鄉生活圈,人口居住稠密,另福仁、潭陽、潭北、潭秀等村原為潭子市中心之村里,由於都市計畫甘蔗崙重劃區使甘蔗村、東寶村逐漸取代潭子鄉市區中心,另大豐村、大富村區域內亦有大型公司如矽品,也逐漸繁榮,倚北之嘉仁村及栗林村緊鄰豐原市亦構成大豐原生活圈重要的一環。地理位置圖 本鄉現轄有十六個村,在本鄉東邊新田、聚興為靠山之村,由於有第二中豐公路(豐興路)貫通南北,為豐原至台中大坑之公路,該二村以前轄地多為台糖甲地,近來工商投資國宅的興建,及慈濟醫院的興建及長春藤中小學的設立,台中地方法院簡易庭於聚興村設立,使本鄉近二村建設快速興起,南邊現頭家、家興、家福、頭家東村,為台中市及本鄉生活圈,人口居住稠密,另福仁、潭陽、潭北、潭秀等村原為潭子市中心之村里,由於都市計畫甘蔗崙重劃區使甘蔗村、東寶村逐漸取代潭子鄉市區中心,另大豐村、大富村區域內亦有大型公司如矽品,也逐漸繁榮,倚北之嘉仁村及栗林村緊鄰豐原市亦構成大豐原生活圈重要的一環。 行政區域圖 鄉徽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666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